冬至饺子夏至面,夏至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民间说法

在胶东农村,到了冬至和夏至,农村老人总是在小辈耳边提醒:“冬至饺子夏至面,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。”而在招远东乡的村里也流行着类似的俗语,不过表达方式有些不同,带有诙谐幽默的成份。“冬至饺子夏至面,谁家不吃谁是王八蛋”。为什么和其它说法有出入,其中是有典故的。
冬至饺子夏至面,夏至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民间说法图1

话说过去困难的年代,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是地瓜干、野菜团、玉米饼子,大人尚可坚持,小孩子就受不了,当时有俗语“地瓜饼子,咸菜梗子,不吃等着”,形容的就是这样闹情绪不肯吃饭的小家伙。生产队每年分到各家各户的一点点面粉,要搀着点其它杂粮做成小馒头,每顿熥一个留给老人吃,家里其余的人只能吃地瓜干饼子了。连温饱都成问题,过年能吃上顿黑面饺子就不错了,像夏至这样的小节气,哪能兼顾到。

邻村的徐大哥家有四个孩子,最小的那个才读小学。爷爷奶奶岁数大了需要开小灶单独照顾,小家伙平时吃地瓜干吃得早就够够的,看到别人家到了夏至这天都在吃手擀面,这四小子就着了急,站在村南头的井台上嚷嚷开了:冬至饺子夏至面,谁家不吃是王八蛋……。当时正在排队挑水的村民很多,听到这稚嫩的童音朗朗上口,大家哄的一声笑了起来,这俗语流传开来。
冬至饺子夏至面,夏至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民间说法图2

记得那时候,每年的夏至,母亲总是给全家做一顿手做的手擀面,小编充当的是生火烧水的火头军角色,大锅沸腾后,倒入篦子上母亲擀好的面条。大火烧开后,几个热浪翻滚直接捞入盛满清凉井水的盆中,待面凉透,捞入青花瓷大碗中,提前做好的菜卤,有时候是加鸡蛋的韭菜丁,有时候是咸菜丁加上剁细的腌香椿。搅拌入口,满嘴生津,到现在想起来都流口水啊。

招远农村有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,吃过冬至饺,一天长一葱”的说法,也有的说是“长到夏,短到冬”,指的是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面落山高度的变化,至于“一线”和“一葱”究竟是多长的计量单位,无人考究。只是一种农村人根据日久累积的经验,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说法。

按照胶东的风俗习惯,夏至吃过水面,就是提醒大家进入三伏天气,注意防暑降温。招远夏至之后的街头,随处摆放的烧烤摊子,大马扎子,三五知己团团围坐,大杯扎啤喝下去,生冷小菜端上桌,羊肉串,小龙虾,真是爽啊。
冬至饺子夏至面,夏至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民间说法图3

以上就是农村俗语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,关于夏至面的说法。小编是家在南乡,愿和您分享关于农村的点点滴滴,您有不同看法,欢迎留言分享。

冬至夏至都是二十四节气的重要节气点,早在几千前的春秋时期,人们最先确立了这两个节气点。并且不断补充,衍生出现在的二十四节气,二十四节气在几千年的农耕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,指导人们进行农业生产劳动,同时针对二十四节气也繁衍出来各种特定的饮食,这些饮食规律习惯也蕴含着很多的知识在里面。
冬至饺子夏至面,夏至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民间说法图4

冬至饺子的由来是因为在北方地区,冬天天寒地冻,所以民间百姓的耳朵常常被严寒的天气冻伤,所以名医“张仲景”为了治疗人们的冻伤,特意制作出这种外观像耳朵一样的食品,用羊肉和大葱等驱寒食材来制作饺子,让人们吃了以后在寒冷的冬天能够驱寒暖胃,加速血液循环。渐渐地饺子成了北方过年过节必吃的美食。
冬至饺子夏至面,夏至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民间说法图5

而吃夏至面的说法也是有讲究的,夏至的时节,正是芒种过后,新小麦刚刚收割的季节,这个时候的小麦是最新鲜有营养的,古代人们比较讲究“不时不食”的理念,要吃最新鲜当季食材,所以在小麦收获的季节农民要在这个季节吃面来犒劳一下自己,这个时节吃面正是解馋吃鲜的表现。
冬至饺子夏至面,夏至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民间说法图6

再有就是古代的农民都有祭祀的传统,认为一年的丰收都靠祖宗神灵保佑,麦有麦神,米有米神。所以人们希望在丰收的时节用最新鲜的食材来祭祀,期待来年的风调雨顺和丰收,所以也就有了夏至吃面的传统。

还有就是夏至时节天气炎热,吃面大量出汗有利于身体里面的湿气排除体外,这也符合古代人们比较认可的“冬病夏治”的传统。

你们那里有冬至吃饺子,夏至吃面的习惯么?你认为这种传统的由来是什么?欢迎大家留言,更多农村精彩,欢迎关注。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iyigo.com/baike/2488.html

(0)
上一篇 2022-11-17 09:59
下一篇 2022-11-17 10:12

相关推荐